考试公告

2016年江西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热点:精准扶贫

来源:考德上公培时间:2016-04-25

材料一: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2016年3月8日,习近平参加湖南团的小组讨论,又向湘西自治州代表询问起十八洞村的扶贫脱困情况,并专门提到了该村大龄男士的脱单问题。

我国扶贫开发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是,长期来贫困居民底层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在具体工作中存在着“谁是贫困居民”、“贫困原因是什么”、“怎么针对性帮扶”、“帮扶效果又怎样”等不确定问题。由于没有建立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因此对于具体贫困居民,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存在许多盲点,一些真正的贫困户没有得到帮扶。

长期以来,由于贫困居民数据来自抽样调查后的逐级往下分解,扶贫中的低质、低效问题普遍存在,如: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测估算”,扶贫资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重点县舍不得“脱贫摘帽”,数字弄虚作假,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源: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甚至滋生腐败。表面上看,粗放扶贫是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实质反映的是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不可小觑。

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以扶贫搬迁工程为例,居住在边远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等地的贫困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移民搬迁是较好的出路,但是,因为补助资金少,所以,享受扶贫资金补助搬出来的多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贫困的特别是最穷的农户根本搬不起。拆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等项目,受益的主要还是贫困社区中的高收入农户,只有较少比例贫困农户从中受益,且受益也相对较少。

扶贫必须要有“精准度”,专项扶贫更要瞄准贫困居民,特别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务必重点用在贫困居民身上,用在正确的方向上、扶贫要做雪中送炭的事,千万不能拿扶贫的钱去搞高标准的新农村建设。做形象工程不能实现扶真贫,贫困区域的发展,主要应使用财政综合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

 

 

材料二:

“经过多年的减贫工作,现在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表示,我国仍有7000多万人没有脱贫,“以前出台一项政策,一批人都能够脱贫致富,现在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减贫的难度越来越大。”刘永富说:距2020年还有不到6年时间,要确保7000多万人全部如期脱贫。每年要减贫1200万人,每个月要减贫100万人。任务非常重。

政府规定,年人均纯收入2800元以下属于贫困人口。目前,我国有14个片区,592个贫困县,12.8万个贫困村,这些地区大多交通不方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较差。刘永富认为,扶贫工作要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建立有内生动力、有活力、能够让贫困人口自己劳动致富的长效机制。

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把谁是贫困居民识别出来,总的原则是“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包括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示公告、抽查检验、信息录入等内容,四川宜宾等一些地方探索的“比选”确定扶贫对象的扶贫“首扶制度”,是一个精确识别的好办法。其具体作法是:根据国家公布的扶贫标准,村民先填申请表,首先由村民小组召开户主会进行比选,再由村“两委”召开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比选,并张榜公示:根据公示意见,再次召开村,社两级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比选,并再次公示:如无异议,根据村内贫困农户指标数量。把收入低但有劳动能力的确定为贫困农户。总之,不论采取何种方式识别,都要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发动群众参与:透明程序,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老百姓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穷人。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相对公平。

贫困居民识别出来以后,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确定负责人和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效果,要坚持方针,从“人”与“钱”两个方面做好细化,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户到人。要做到“六个到村到户”

: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真正把资源优势挖掘出来,把扶贫政策含量释放出来。通过进村入户,分析掌握致贫原因。逐户落实帮扶负责人、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在产业发展上,可以通过现金、实物、股份合作等方式直补到户;在住房建设上,可以推行农村廉租房的作法;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补助资金可以直补到人;在读中、高职学生的生活补贴、特困家庭子女上大学的资助费用,可通过“一卡通”等方式直补到受助家庭;异地扶贫搬迁、乡村旅游发展等项目补助资金可以直接向扶贫对象发放。干部帮扶应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从国家扶贫政策和村情、户情出发。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发展实际的扶贫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并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做到不脱贫不托钩。

要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到系统,实施动态管理。对贫困农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年终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对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出有进,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

按照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扶贫资金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扶贫资金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公开制度,将筛选确立扶贫对象的全过程公开,避免暗箱操作导致的应扶未扶,保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进行;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带电“高压线”,治理资金“跑置滴漏”问题。同时,还应引入第三方监督,严格扶贫资金管理,确保扶贫资金用准用足,不致“张冠李戴”。对扶贫工作,目前省、市、县三级分别该承担什么任务并不十分明确,好像大家都在管线、分线,监督的责任也不清晰;专项扶贫资金很分散,涉及多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责任也不清晰。省、市两级政府主要负责扶贫资金和项目监管。扶贫项目审批管理权限原则上下放到县,实行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各级都要按照自身事权推进工作;各部门也应以扶贫攻坚规划和重大扶贫项目平台。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确保精准扶贫,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材料三:

中国近30多年来共减少6.6亿贫困人口,是世界的奇迹,人类的壮举。但是,贫困状况依然严峻。形势逼人,任务艰巨。习近平指出,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扶贫扶志、扶贫必扶智,尤其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扶贫工作“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扶贫先扶志,一定要把扶贫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习近平强调:“若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贫困地区完全可能依靠自身努力、政策、长处在特定领域‘先飞’,以弥补贫困带来的劣势。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

摆脱贫困也需要智慧,培养智慧,教育是根本,教育是拔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再穷不能穷教育。习近平强调:“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绝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

建设省级大数据精准扶贫平台,利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技术,对扶贫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省、市、县、乡各级政府部门实现贫困户和扶贫信息的共享,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帮扶情况和帮扶成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精准扶贫工作所要求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逐步形成示范效应,进而带动全省乃至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的进一步落地。

建立扶贫数据库明确“扶持谁”。开展扶贫工作时,必须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为每个贫困户定制可量化、看得见、使于落实的具体扶贫措施,这是解决扶贫问题的根本。可以通过大数据扶贫系统对所有贫困县、贫困村以及贫困户建档立案,分析数据并运用大数据发掘相关工具进行跟踪,对贫困户信息进行分类、聚类、关联规则的分析,了解和掌握最真实的贫困数据库,包括诸如脱贫对象、致贫原因、脱贫措施、脱贫时限、包扶干部等相关信息,分为户级、村级、县级数据结构,嵌入大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全方位、全过程监测和管理扶贫对象,逐年更新、分级管理,并实现脱贫退出、返贫纳入动态管理机制。即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好“扶持谁”问题。

明确责任体系——“谁来扶”。开展扶贫工作时,必须明确精准扶贫的责任体系。要在建立扶贫数据库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省、市、县、乡等各级政府的扶贫责任体系。每个贫困对象和各级责任在扶贫系统上清晰明了。要在发挥政府扶贫主力军的同时,借助市场机制,通过大数据扶贫系统发布扶贫供给信息。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不断丰富扶贫手段,形成全社会扶贫攻坚的合力。即利用信息化手段处理好“谁来扶”问题。

利用信息化手段因地制宜,开展扶贫工作时,要有的放矢。结合扶贫对象的特点。找准贫困人口脱贫的方法,按户生成“贫困需求清单”,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制定个性化扶贫方案;“开对方、用对药”,从而解决好“怎么扶”问题。可以探索实施“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抓手,将贫困户和园区、企业、合作社等捆绑起来,通过合作社的带动和抱团发展,开辟新的合作机制,与当地龙头企业结成利益链,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当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等环节,使农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促进贫困户加快脱贫。应该鼓励发展农村电商,通过电商平台对接市场,发布供求信息,拓展农产品订单渠道和农资采购渠道。提高农业合作效率,使贫困农民从根本上解决“种什么、怎么种、种多少、如何卖”的问题,减少三农产品买卖“剪刀差”,从而从根本上杜绝盲目生产,形成稳定的生产模式,实现长久增收与脱贫,树立乡村品牌意识,塑造特色产品品牌,按照“一县一产业”、“一村一品”的原则,利用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助力贫困地区特色产品品牌建设和规模化生产,引导和支持贫困乡镇至少培育一个特色农产品龙头企业。进行认证挂牌管理和扶持。在统一品牌和统一宣传推广的基础上。现实优质优价,增加贫困户收入,“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致富本领是脱贫关键。应创办各类技术服务示范基地,引导和鼓励电商龙头企业,能人大户,专业协会和贫困户对接,以电脑视频、现场指导。结对帮带形式,手把手传授农业技能、农产品种植技术等,使农民看得懂、学得会、能操作。对有一定网络基础的青年贫困户,可以通过手机APP,在线课堂,实施技能提升培训,解决好“扶贫先扶智”的问题。当然,配备专业人员运营也是必须的。大数据精准扶贫系统建好之后还要会用、还要用好。这就要求必须有专业人员运营。通信运营商有丰富的运营经验和遍布全省各个区县的机构。所以运营商有能力也有意愿全力帮助政府对接好。运营还这个系统,为精准扶贫贡献应有的力量。此外,扶贫数据平台在自身不断完善的同时,还须与卫计委、教育、公交等其他政府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实现互联互通,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比如与卫计委掌握的“新农舍”报销数据互通共享,经大数据发掘,可以识别出因病返贫人员及其负债情况。并筛查出因病返贫的高发、多发病种,从而使卫计委针对贫困地区启动“健康扶贫”,再比如将扶贫数据库与教育厅的受教人群数据相结合,可以识别出贫困地区适龄需要受教育的儿童和青少年的目标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扶贫”。

材料四:

2015年的10月17日,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光彩会就正式发起“万企帮万村”。该行动以民营企业为帮扶方,以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为帮扶对象,以签约结对、村企共建为主要形式,力争用3到5年时间,动员全国1万家以上民营企业参与,帮助1万个以上贫困村加快脱贫进程,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打好扶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2016年1月25日,“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中心号召参加行动的民营企业切实担负起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努力在推进农村贫困人口精准脱贫上有所作为,有大贡献。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可以给贫困地区带来资金、技术、管理等先进生产力,为贫困地区营造商品生产,市场经济气氛,帮助贫困人口转变发展观念,才根本上激发贫困地区的发展活力。

“万企帮万村”行动关键是要做到“三个一批”“四个精准”。既重点发展一批特色产业,重点解决一批贫困户劳动力就业,重点落实一批公益捐赠项目。与此同时,要做到帮扶对象精准,行动中企业要帮的村,要求全部是建档立卡贫困村,结对到贫困村后,帮扶资源和措施要重点瞄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帮扶内容精准,充分发挥企业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多做一些帮助和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工作;帮扶方式精准,充分发挥企业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多做一些帮助和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工作;帮扶方式精准,注重激发贫困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不仅要帮他们富口袋,更要帮他们富脑袋,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敢想敢干。培训他们提升能力、能干会干;帮扶成效精准,研究建立评估机制,以建档立卡贫困脱贫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销号为主要指标,评估帮扶成效。

在这个方面,已经产生了一个典型。荒漠化脱贫更是精准脱贫中难啃的一块硬骨头。过去28年,亿利资源集团一直在治沙脱贫领域探寻着。在王文彪的带领下,作为非公有机制经济的典型代表,亿利资源集团研发了100多项生态种植与产业技术,培育了1000多个耐寒、耐旱、耐盐生态种子,研发了土地地理信息大数据,在内蒙古等治理沙漠1万多平方公里,形成千亿规模的沙漠绿洲经济产业,并成功探索出一套沙漠里的“精准脱贫”模式——“库布其生态财富创作模式”。通过治沙扶贫,沙漠地区实现了生态有改善、群众有收入、投资有回报,在大漠中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生意、扶贫与发展”互促共赢的新路子,甘草是治沙植物,也是中草药,亿利通过发展中药健康产业带动群众大种甘草,被老乡称作“甜蜜事业”。沙漠适宜发伏与发热产业,1年1平方公里沙漠可产生400万度电。板上发电,板下种草,中间养羊。企业靠发电收益,农民靠土地租凭、种草、养羊脱贫致富。为了发展沙漠光热,亿利在欧洲购并了全球最先进的光热核心技术。经过28年努力库布其10多万沙区群众人均收入由1988年的392元增加到14000多元。扶贫之道,关键在精准,最终看成效。当地老乡说,过去的“沙窝窝”成了现在的“香饽饽”治沙扶贫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材料五:

2016年“两会”期间,习近平说,精准扶贫,要扶在点上、根上。在贵州省委看来,扶贫年年有,年年不脱贫,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扶贫政策不接地气,不能从根本上拔出群众的“穷根”,2013年以来,贵州省委统筹各类干部下基层载体,按照每村一组5人的标准,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至今已选派3批近13万干部,覆盖全省贫困村。

花茂村位于遵义县枫香镇东北部,面积9.8平方公里,耕地5531亩,花茂村以前叫“荒茅田”,是一个“出行差、饮水难、看病就医难、农田灌溉难、村民增收难”的典型贫困村庄。2015年3月,在遵义县委宣传部工作的周成军接到通知,成了驻花茂村第一书记。初到花茂村,对于如何开展扶贫工作,周成军毫无头绪,于是开始挨家挨户走访。他花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跟村民谈心聊天,摸清他们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的需求,帮他们找到脱贫致富的法子。由于工作方法对路子,周成军的驻村工作很快取得了实效。周成军曾走访过一户人家,得知这家儿媳妇在外地一家农家乐打工。他当即提议,是否可以在自己的家乡开农家乐。很快,这个想法得以实施,一家名为“花茂农家”开了起来。去年他家毛收入已经达到了二十多万元,“驻村干部要静下心来”这是周成军近一年驻村扶贫的心得,在他看来,驻村扶贫的关键,就是多和老百姓打交道,帮助他们从观念上,行动上进行改变。“老百姓想要的和我们不在一个层面,他们最想要的就是实际的,是看得到的好处。”

据了解,花茂村贫困人口在2015年减少到165人,除去由政府“兜底”的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两无”人员外,还剩余25人,预计2016年可实现全部脱贫,过去几年,正是众多像周成军一样的驻村干部,在基层不断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汇聚成一股股强大的力量,才能帮助村民最终摆脱贫困,走上小康生活。在实实在在的扶贫政策帮助下,转眼几年间,这个曾经被称为荒茂田的小村庄,如今已经成为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到2015年,花茂村已为165户贫困户建档立卡,找准贫根;建立了300亩高效农业园区;完成居民新建、改建、美化800栋;建成农家乐18家、乡村旅馆12家;累计建设旅游用道16公里;接待游客60万人次,实现了旅游综合收入12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3000元,但在周成军看来,精准扶贫还有“不好啃的硬骨头”,有些贫困村民没有技术,没有资金,劳动能力差,或者所处的生态环境很脆弱,这些贫困人口不好扶持,只有政策来进行兜底。

相关文章

触屏版|电脑版|返回首页

Copyright © 2011-2022 湖南考德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湘ICP备17009472号-2
总部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车站中路宇成朝阳广场T4栋23楼 (3号线朝阳广场村地铁站5号口)
咨询电话:40004-20005